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太原站 > 中考备考 > 考点分析 > 正文
来源:太原中考网整理 2013-12-25 14:50:20
2.3 众多的河流
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流少而短,多为时令性河流。
2.我国唯一进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密度最大的平原湖泊聚集区。
4.外流河流量大,汛期由北向南变长,含沙量少,内流河则相反。
5.北方河流流量较小,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有结冰期,南方河流则相反。
6.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7.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的主要支流有乌江、沅江、赣江、湘江。 源头 河谷宽浅,水流较缓。 上游(源头—宜昌) 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宜昌—湖口) 地势低平,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湖泊星罗棋布 下游(湖口—入海口) 地势低平,江阔水深 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运输动脉;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较大;长江干流水量大,和京杭运河的众多支流相通,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
8.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上游(源头—河口镇) 河水清澈,多峡谷 中游(河口镇—旧孟津) 泥沙含量多 下游(旧孟津—入海口) 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9.黄河的贡献:① 上中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 提供丰富水资源,供人们饮用、灌溉农田 ③ 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
10.地上河的形成: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地势低平,下游流速减慢,使泥沙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河。
11.在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穿行于高山峡谷中,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70%,泥沙含量少。 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原因: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软,一遇暴雨,泥沙随雨水汇入黄河,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泥沙大量流入下游,形成地上河。
推荐阅读:
2018年山西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8年山西省百校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 ||||
百校联考一 | 百校联考二 | 百校联考三 | 百校联考四 | 百校联考全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