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太原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作文 > 中考作文分析 > 正文
来源:家长帮太原站 作者:疏狂几曾 2016-10-20 15:31:25
文章发表后,赵丽宏就感到隐隐约约的遗憾。他的几位朋友知道了这事也都怪他,《羊城晚报》的编辑听了这段经历,也为他遗憾。
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的变换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大家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又要依赖于细节的真实。细节失了真,必然败坏整个艺术品。衡量细节是否真实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它与所写的人物是否切合。
那位送书的是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太,她是无法分清旧皇历与《昭明文选》(即使她家中也有此书)的不同作用的。她送旧皇历是因为它是一本书,既然是书,那读书人就一定会喜欢,因此,这本旧皇历的价值不在其本身,它体现了一种美,一种真挚的美。谁会将这个细节当笑话看呢?然而,一旦换成了《昭明文选》那倒反成了笑话。因为那送书的老太太“住在一间空荡荡的小茅屋里”,又不识一字,她竟送来适合读书人口味的《昭明文选》,怎不令人生疑。当读者怀疑起细节的真实,那作品的感染力就必然受到影响,无怪乎赵丽宏要为之而遗憾。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切合人物身份切合人物性格的细节才是真实的。
2.真实,就是要切合环境。
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相吻合。上面那个老太太送旧皇历的时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那是一个书荒的时代,一个普通农家的孤寡老人又何来《昭明文选》?因此,细节的描写绝不能违背作品所表现的特定的社会环境。这使我想起了著名作家贾平凹早期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冰炭》,这是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劳改农场生活的小说,其中一个犯人吃肉的细节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作者这样写道:
犯人们将碗伸过来,眼睁睁看打饭人先用筷子夹了三片肉来,再用小勺舀了半碗油汤,便双手高捧,有性急的转身一刹那间,那肉汤一口吞了肚。要穿穿皮袄,不穿就赤净身子,他们讲究最痛快的享受,虽然这种享受时间非常短暂。有的则不同了,他们先是久久地端着,让过饱眼福,然后凑近鼻子,让嗅觉器官尽情享受,然后才那么小心地夹起一片肉来,在嘴里放了一会,吸着,舔着,夹过来,肉还是完整的,再高高举着,对着太阳看肉的黄的红的白的颜色。如此反复数遍,方才在一片的边沿轻轻咬下一点,慢慢让其嚼动,嚼着嚼着,并不见咽,但口里却什么也没有了。而余下的两片完整的肉和一片不完整的肉就是那么连续吃过十五天。
2018年山西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8年山西省百校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 ||||
百校联考一 | 百校联考二 | 百校联考三 | 百校联考四 | 百校联考全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