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太原中考政策指南   2017太原中考大事记   太原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太原站 > 中考备考 > 考点分析 > 正文

2014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之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汇编(2)

来源:太原中考论坛    作者:岸芷汀兰1998    2014-02-11 10:48:26

说两句

  •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

      (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9.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18年山西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18年山西省百校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百校联考一 百校联考二 百校联考三 百校联考四 百校联考全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太原中考指南

    太原中考指南

    2014年太原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太原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太原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中考体育

    中考考试

    志愿填报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省适应考

    中考大纲

    重点高中

    太原市实验中学

    太原外国语学校

    太原市第五中学校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小店区第一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